日期:1957-12-20 作者:马明, 编
马明、编新华社太原20日讯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共山西省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揭露和批判了霍县县委会在高级合作化后一年多时间内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据会议揭露:霍县县委会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首先表现在去年夏季处理新社员麦田入社统一分配和谁种谁收的问题上,县委没有按照上级党委的指示,积极动员和说服新社员麦田入社统一分配,而消极的迎合了富裕中农的自种自收要求,结果全县有60%的社是谁种谁收。谁种谁收社新社员的麦田是由社内集体经营和统一收割的。谁种谁收后,对社内集体经营时所用的工本费没有按照中、贫农互利的原则去处理,却采取了以新社员在社内所做的劳动日相抵,秋后结算的办法。当时,曾有不少乡、社干部对此提出不同意见,而县委书记兰亭同志解释说:“中农土地、车马都入了社,这点工分还向人家要现钱吗!”由于县委指导思想上的右倾,结果有二十三个社未偿还社内追肥等投资,有三十七个社对社内的畜工未计算报酬,有四十个社采取了以工抵工,秋季结算的办法。再加上夏季丰收是谁种谁收,秋季歉收是合作社统一分配,使社内劳动日的报酬降低。这样,就使得老社员特别是贫农社员的收入减少,造成广大贫农和下中农社员的不满。有些富裕中农因收的麦子多,就不积极劳动,有的甚至不交公粮,不卖余粮,造成黑市泛滥。据五十个社统计,就有四十户在黑市上粜粮达四万二千余斤。安乐村富裕中农胡锁一次即卖粮七石。
另一个错误是县委会对农民闹退社、分社的原因,未加具体分析,没有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巩固合作社,而只是消极地用分社的办法去解决合作社的问题。同时,对分社时对联村社究竟应当如何分办,分社当中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等,都还没有很好的研究,就在去年12月初的八百多名乡、社干部会议上盲目的发动分社,形成了全县性的分社运动,结果使农村一度呈现混乱状态。全县四万二千亩棉田有三万二千亩未耕,其中二万二千亩连棉杆未拔,甚至有的连棉桃也未摘。直到今春,从靳比到大张仍是十里荒川。在分社当中,县委会放弃了对分社工作的领导,忽视了同地主、富农的破坏活动和自发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结果,大社分,小社也分。有些反社会主义分子趁分社闹垮社。更严重的是地委开始发现霍县盲目分社的错误后,即指示县委要加强对分社工作的领导,兰亭同志未能很好地研究和执行地委的指示,因此分社中的错误一直发展,未得到及时纠正。
第三、县委在今春整社工作中,放松了对选举社干部的工作领导,在农业社的管理委员会中没有注意树立贫农和下中农的领导优势。全县一百七十六个社的社主任中就有老中农和富裕中农五十五个,有六十五个社的管理委员会是老中农和富裕中农占领导优势。甚至有个别社被坏分子篡夺了领导权。大张社十一个社务委员中就有八个老中农和富裕中农,其中有三个是反社会主义分子,社员代表中有七个是反社会主义分子,内有五个是土改时漏网的富农,因而从今年春到8月份曾连续七次煽动群众闹社,企图搞垮合作社。师子凹社主任是富裕中农,其他七个主要干部中有四个是老中农,一个是原来的富农,他们隐瞒产量,抵抗国家统购统销,资本主义思想笼罩全村。目前全县一百七十六个社,只有七十八个社推行了包工包产制,严重的影响了合作社的生产管理工作。据晋南地委调查:仅北张等五个社即草荒了一千一百二十九亩,其中毁种者五百零五亩。
由于在高级合作化后,忽视了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农村阶级路线没有很好贯彻执行,再加上在分社工作、生产管理等问题上所发生的一系列错误,使生产搞得不好,因此,广大干部和群众对社会主义革命在思想上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混乱,动摇了社会主义方向。有些干部情绪合作化走的太快了,甚至有的说:“毛主席搞合作化把人害了!”严重的影响到合作社的巩固。群众性的闹社事件连续发生。从去年秋季以来,全县有三十七个社发生十人以上的集体闹社事件七十三起,参加人数达二千六百九十余人。全县有一千一百四十三户富裕中农闹退社,打骂社干、拉牲口和砍伐树木。地主、富农及坏分子也趁机进行破坏,全县共发生八十五起地主、富农分子的破坏事件。在群众性的闹社和地主、富农以及农村资本主义势力进攻的面前,县委领导上缩手缩脚,软弱无能,甚至动摇妥协。如大张村是县委联系的重点社,也是闹社最早闹得最凶的一个社,从今春8月份连续闹社七次,打了乡支部书记和社主任,而县委会长期不敢去处理。
在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贯彻执行上,县委的右倾思想也很严重。在去年粮食丰收的情况下,没有完成国家分配的征购任务。今年夏季,霍县是一个正常年景,并无特大灾害,麦田的旱地复播面积只占6%,应当基本上达到三定时每亩一百零五斤的产量。但县委只估产八十五斤,与三定相差二十斤。就按县委的估产来说,若能做些动员工作还是可以完成国家分配的五百万斤征购任务的,但是结果只完成了四百一十万斤的征购任务。
来源:新华社《内部参考》1957年12月25日。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